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刷爆朋友圈,也在國內掀起了一輪關于科幻和“硬核”科技的討論熱潮。
如果說科技是立國之本,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則代表未來的方向,也是當前世界各國新一輪經濟競爭的核心。
今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能+”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紛紛提出相關議案、提案,涉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到人工智能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相關財稅金融支持等層面。
其中不乏房地產企業的聲音,如近期宣布轉型高科技的碧桂園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遞交了人工智能與建筑機器人的相關提案。
而在實踐中,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已從探路模式進入快車道,國內知名企業均對此進行研發、試水,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包括碧桂園、萬科、恒大、中海等在內的頭部房企,均已涉足建筑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在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看來,科技和互聯網是房地產行業發展進階的重要驅動力,在傳統的住宅開發、物業服務以及新業務長租公寓、物流倉儲等領域,植入科技基因,為產業賦能,有助于房企決勝房地產的下半場。
楊國強則對高科技有著更大的期許。他表示,未來房地產只是碧桂園多元化中的一部分,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將成為碧桂園新的標簽。
人工智能大爆發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到,2019年將是人工智能規?;瘧寐涞啬?,人工智能的黃金收獲期也將從2019年開始。
他建議,要加快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工智能服務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更好地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因材施教,讓“智醫助理”輔助醫生診斷等,一方面優化社會投入結構,另一方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作為制造業大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的主旋律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要通過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化改造,通過大力發展智能物聯網,革新生產技術,提升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
房地產行業的智能化建議也已提出。3月6日,楊國強提交《關于加快人工智能和建筑機器人深度融合推動建筑業機器換人的提案》,他建議,政府層面要加強對人工智能和建筑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筑行業協會、高校等應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施工單位要積極導入建筑機器人。
楊國強認為,機器人能在解決建筑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方面發揮作用。
此外,眾多代表和委員還從AI+校園安全、AI+慈善、無人駕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無論哪個行業,資金的聚集和投入都是關鍵的一環。全國人大代表、小米CEO雷軍建議,應加大對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重點領域的財稅金融支持力度,引導中央、地方產業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圍繞大型制造企業上下游進行垂直改造,加強自動化產線、無人工廠等重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打造虛擬的產業閉環,提高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說,“人工智能與航天、軍工等重要領域一樣,必須實現底層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他認為,人工智能是我國在集成電路芯片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機會窗口。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則進一步將人工智能與就業聯系到一起。他建議,要發展壯大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同時要完善分享等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勞動法律規范,探索全民社會保障體系。
房企“玩轉”高科技
2014年以來,國內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熱潮洶涌,龍頭房企也開始了自己的高科技布局。
圍繞房地產開發的傳統業務,住宅工業化、建筑智能化BIM系統是房企首先投入的領域。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目前萬科、碧桂園、中海這三家公司在這個方面進行得最為深入。
萬科是住宅工業化的先行者,公司目前實現的住宅工業化面積為全行業最多;碧桂園近年來在大力推進SSGF裝配式建筑體系,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未來三年,碧桂園將大面積實現建筑機器人的應用。
中海地產則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中,聯合管理團隊以“智能建造管理平臺”為數據集成樞紐,將建筑業信息技術與施工管理進行了深度融合;同時,綜合運用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及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了建筑施工全過程智慧化管理;采用了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數字孿生園區理念,也就是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同步建造。
房企對高科技的另一重要應用是新業務領域。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孫嘉介紹,萬科集團擁有一個500人規模的獨立科技公司,即萬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旗下多元業務賦能。
孫嘉說,過去三年是萬科的信息化階段,2019年開始將實現數字化應用、智能化,分三個階段在2024年使科技成為萬科新的動力。
萬科物業是被郁亮寄予厚望的科技平臺之一。萬科物業CEO朱保全透露,公司已建立全方位的社區物業資產管理大數據,還成立了“深圳市萬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萬??萍迹?,負責弱電工程實施和設計及交付后的維護。
萬科還于去年3月聯手沈陽新松機器人,擬在智能物流裝備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碧桂園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鳳凰優選,則將高科技農業連接新零售,將現代農田和加工工廠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通過鳳凰優選的線上線下渠道,賣給小區業主們。
除了賦能新業務,房企還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研發、創新基地,推進轉型。
如在去年10月,“綠地·智造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在上海落地,成為綠地首個“科創+城市更新”創新模式。綠地提出未來3年將在上海打造20-30個該類項目,并復制推廣至全國。
據記者了解,恒大日前入股的NEVS,也已擁有瑞典特羅爾海坦以及中國天津生產基地,并正在籌建上海生產基地。
寶能集團自去年以65億元入主觀致汽車后,不斷拓展汽車產業和研發基地。2018年,寶能相繼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咸等地與政府共建新能源車產業園。
除了自己投入研發之外,房企還大量收購科技領域的相關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今年1月,恒大以10.6億元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
建筑機器人“飛起”
在眾多房企的科技追求中,碧桂園是進行得最深入的一家。
今年1月碧桂園年會之時,楊國強就提出集團的轉型戰略,即打造“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并早在去年就有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瞄準智能制造,成立機器人公司、建設機器人谷項目、打造科技小鎮、開發智慧產業園。
2018年9月,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旗下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簽約,宣布機器人谷的誕生。當月,潼湖科技小鎮開園,不僅引入百度無人車“阿波龍Apollo”,碧+智慧餐廳也正式開餐。
去年12月,碧桂園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合作。
楊國強最近表示,將來會招更多的人,以滿足在機器人、智能建造、新材料、機器人餐廳、現代農業、鳳凰優選超市等新業務中的人才需求。
上海易居房地產智庫中心總監指出,碧桂園的轉型首先是抓住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戰略背景帶來的機遇;其次是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需要配套產業,而不是單純增加住房和收入,地方政府也會比較歡迎這類“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屬性的開發商。
不過在當前,碧桂園投入和關注最多的依然是建筑機器人。楊國強稱,相對于工業機器人,建筑機器人市場龐大,但是建筑非結構化環境的挑戰也很大,迫切需要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決。
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用建筑機器人替代,留30%的建筑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筑機器人的新型建筑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并節約大量成本。
在實踐中,機器人的運用并不簡單。由于工地環境復雜,建筑機器人會碰到定位、導航等一系列問題。
楊國強希望,在國家層面加強對建筑機器人基礎性課題研發的引導,同時通過政府平臺促進產學研用的結合,從單體的建筑機器人到系統化解決方案,逐步實現建筑工地施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楊國強同時建議,制定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建筑機器人的接口標準,增強建筑機器人的圖紙理解能力,實現程序的自動生成和工藝過程的模擬仿真,最終實現施工效率的提升。
楊國強還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實現對工地的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的全程實時監控,有利于安全問題的解決;通過人工智能和建筑機器人的深度融合,助力建筑業升級。